大英博物館的收藏舉世聞名,目前館藏已突破 700 萬件,
幾乎網羅世界各地重要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
首次與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舉辦「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 250 年收藏展」,
使國人無須遠渡重洋,便能欣賞來自世界各處的文化寶藏…
展期:02/04~05/27,AM09:00~PM17:00
地點:故宮圖書文獻大樓1樓特展室
門票:250元(持有中華電信手機入場8折),學生票200元(需憑證打折)
就快要結束了…還沒去的人要把握時間囉…


這次參展作品共二百七十一件,作品有從舊石器時期迄於二十世紀,
地區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五大洲,展品囊括雕塑、
繪畫、珠寶、玻璃、金器、銀器、銅器、石器、木器和陶瓷器等所有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
這樣的一個多元文化展覽,不僅提供國人視覺上的饗宴,
也認識到世界文明演變中各種不同的面向,以及人類在藝術文化上積累的輝煌成果
從2月份新聞報導後湧入大批的參展民眾…加上過年的長假…
當然是參加的最佳時機,心裏暗自打算乾脆等到展期快結束之際再去參觀…
想必人潮一定比較少…所以就在月底結束前的倒數第四個星期日前往故宮參觀~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跟我想的一樣…??!!
外面排隊入場的隊伍竟然看不到盡頭…繞了一圈又一圈的紅線排隊區…
要排多久才能入場阿!!(結果是一個小時)賣票的入口到沒什麼人潮 …
持有中華電信的手機,只有出示就可以購買8折的優待票限二張(當然是指一隻手機啦!)
學生證也有優待…還有當場訂購三個月的中國時報就送二張免費門票…
(不過應該比較少人會為了門票這樣做吧…我是說「應該」啦…如果你這樣做…也OK阿!~呵)
這次的展覽共分十三單元,包括:
(1)晨曦乍現:人類文明的曙光
(2)交融轉化:美索不達米亞的多元文化
(3)追求永恆:古埃及文化的藝術精神
(4)眾神國度:古希臘的藝術與文明
(5)廣被四鄰:羅馬帝國的藝術成就
(6)地域風韻:早期歐洲的藝術風格
(7)基督世界:中世紀的歐洲
(8)古典再生:文藝復興與近世歐洲
(9)寧靜深邃:南亞與東亞文化
(10)光彩瑰麗:伊斯蘭世界
(11)神祕靈感:非洲文明的啟示
(12)藍色文明:大洋洲諸島的文化鏈
(13)遼闊多元:解讀美洲文明
參觀時不能拍照的…但是可以買一本「導覽手冊」($250元)
裏面就有介紹詳給的作品內容及其歷史文物的背景及圖片~
個人覺得是還蠻值得珍藏的啦~不想買的人可以跟我借!
當然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是沖著「不幸的木乃伊」去參展的吧~
「不幸的木乃伊」蓋板約西元前945年 
第二十二王朝早期埃及 底比斯遺址木高162公分
< 圖片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展之網站>
這件精心繪製的木乃伊蓋板下,躺著一位上層社會的女性木乃伊。
在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王朝早期,這種經過雕刻和繪畫的蓋板,
取代了早期放在木乃伊頭部的面具。蓋板主人的姓名己不可考,
但從雕飾風格可以確定其年代和出自底比斯(Thebes)。
死者身披一件大花卉圖案的披肩,露出她張開的雙手,
披肩下是一組與來世有關的神明繁複構圖,其中包括太陽圓盤和老鷹、
伸展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Nut)、人頭鳥身的靈魂鳥,和奧斯烈斯(Osiris)的象徵,
這塊木乃伊蓋板早已成為大英博物館最著名藏品之一。

儘管木乃伊蓋板最初的主人已無法確認(也不在大英博物館裡),
但這件蓋板有個容易令人生畏的名稱─「不幸的木乃伊」。它的故事被添油加醋地傳播。
十九世紀時四位英國旅行者,自埃及帶回這件木乃伊蓋板後,據說不是猝死就是受傷,
同樣的不幸也降臨到其他人身上。據說這件蓋板早期拍攝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雕繪的臉居然驚悚地變成「栩栩如生惡毒至極的埃及婦人容貌」。
與這件蓋板有關最怪異故事是:它被賣給了一位美國收藏家,並於1912年裝上鐵達尼號(Titanic)
運往美國,因而導致這艘船撞到冰山沉沒。儘管缺乏這塊木乃伊蓋板具有超自然力的證據,
但關於它的神話仍不斷流傳… 不過這也就是埃及的藝術文物吸引人的地方…
充滿著一種幽渺神祕又神話色彩…

這些藝術作品,將可從中理解古埃及文明對今生的嚴謹精神、以及來世的慎重態度。
西元前三千年,孕育於尼羅河邊的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隨著尼羅河
每年周而復始氾濫的自然變化與人民定期遷移的結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復活與生命永恆的信念。
木乃伊的製作、亡者之書的撰寫、彩繪圖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書體與塑像雕刻
的古拙形象,皆訴說著古代埃及人物質與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與來世的延續思維,進而具體反映到
藝術創作之中。古埃及文化,雖然隨著王國統治時代的告終而逐漸走入歷史,然而卻浸潤於古希臘
與古羅馬文化,成為西方文化發展的淵源之一…而除了古埃及文化的藝術作品之外…

我覺得美索不達米亞的多元文化作品展區也是我覺得還蠻欣賞的展區… 「美索不達米亞」一詞,
希臘文意為兩條河,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其地大抵北起拖魯斯山脈南麓,
南至波斯灣,西至敘利亞沙漠,東至札格魯山脈的地區。因是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地質肥沃,
人類定居於此甚早,是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蘇美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波斯人,
都先後在此建立國家。西元前 331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並統一此地;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併吞
了塞琉卡斯王朝。 蘇美人最早在兩河流域建立城市,創造了楔形文字,也發展出宏偉的神廟、殿堂,
以及精美的祭器、神像、雕刻等;亞述人是最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建立帝國的人;亞歷山大則將希臘
文明帶到此地。總之,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由兩河流域不同部族政權相繼承襲創造的,
形成了多釆多姿又多元的特性…
皇后的豎琴西元前2600-2400年 
蘇美時期南伊拉克 烏爾遺址青金石 貝殼 紅石灰岩 黃金高122公分 寬94公分
< 圖片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展之網站>
別小看這頭牛頭的豎琴…這可是大有來頭的歷史文物咧…
距今已超過了4000多年的歷史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萊(Leonard Woolley 1880-1960)
在蘇美時期的城市烏爾 (Ur現今伊拉克波斯灣附近)的皇家陵園裡發現好幾件竪琴。
這件展品是他在普阿比王后 (Queen Pu-abi)陵墓中發掘的物品之一。竪琴靠著墓壁,
琴旁有十位身佩華麗珠寶的女性屍體,推測她們應該是獻祭的犧牲品。
陵墓中還有無數珠寶和各種金屬器皿,一位女性屍體躺在竪琴的右邊,根據伍萊的記錄,
她手骨所放位置正是琴弦的部分。 竪琴的木質部份已經腐朽,但伍萊將熟石膏灌入木頭
腐朽後形成的空隙,得以把竪琴的裝飾保護下來。竪琴前面的鑲嵌板是由青金石、貝殼、
紅石灰岩製成,原來是以瀝青粘合。共鳴箱前端裝飾的金質公牛頭已經被壓碎,必須進行修補;
然而儘管是經過復原修補,牛頭上的鬍鬚、頭髮、眼睛還是原來的青金石。

還有許許多多的展品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上故宮博物院親自走一趟哦…
或者上http://www.npm.gov.tw/exh96/britishmuseum250/zh-tw/overview.html網站瀏覽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古埃及文物的作品…也許是像蓋著一層的神祕面紗更想讓人一探究竟~
或者說我其實喜歡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及木乃伊…在展區裏還有展出一具真正的女性木乃伊哦~
還有「死亡之書」裏的其中一篇「咒語」…。
古圾及人相信肉體死亡為靈魂開啟通往永生的大門,
所以他們更把對死亡的重視寫成一本「亡靈之書」~
就是電影神鬼傳奇裏印何闐用來招喚亡魂之書囉…
這是在展場外的紀念品專賣店買的木乃伊的蓋棺及木乃伊…($550大洋)
裏面打開還有一個木乃伊的公仔哦…超特別的呢~
另外補充一下關於木乃伊的製作的方法,希臘史家希羅多德在其《史記》(The Histories) 中有所描述。
由於埃及人在這一方面留下來的資料太少,我們只好依賴希羅多德的記述 (他曾於西元前450年左右
在埃及遊歷),而現代研究者也認為他的描繪大致正確。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當時有專門製作木乃伊
的工人,大致上需要七十天的工作,其步驟為先將死者的大腦及內臟取出,將屍體脫水以防腐臭,
並用天然碳酸鈉將屍體作乾燥處理,然後將下腹部左側的開口縫合,用一個平板蓋著下腹開口,
眼窩內放入偽眼球或其他物品,再用油膏、香料、樹脂等填入屍體體內,最後用繃帶纏緊密密將之
包裹,這樣便大致完成。
在木乃伊的上面和繃帶內,一般都放護身符和蜣螂雕像(或叫聖甲蟲像)起保護作用。
故在胸前都放一個蜣螂像,上刻有祈禱語,乞求心靈在陰間審判的天平上不要作不利死者的證明。
取出體外的肺、肝、胃、腸則分別由何拉斯的四個兒子(卡諾皮克罐)保護。這些,都是與古埃及人
的宗教信仰緊密相連的。木乃伊的做法依其費用多寡而分三個等級。製作最高級木乃伊時,
必須反覆經過幾項十分細緻的程序:首先得將腦及內臟取出,分別裝在四個容器(Canepus)內。
接著清洗屍體,再加以鹽漬,待略乾後再塗上油脂,並在腹腔內塞入各種香料。最後再用亞麻布條
密密地裹住身體,再為其穿上衣服,置於專為其身材而製的棺木中,在臉部戴上假面具,
如此才算完成。中等的方法是把杉油注入身體,使內臟溶化,再沖洗乾淨。最便宜的方法只用
藥水洗滌腸子而已。不過三種方法皆用天然碳酸鈉溶液浸泡七十天。留存至今的,幾乎全是以
第一種方法製造的。最後在乾燥屍體上用上等亞麻布條,一層層地裹纏。木乃伊藏在柩內,
再置於墳墓中,並且供以生人所需之一切物品。此外,為了來世有人代替自己從事勞役,
還製造一些木乃伊形狀的小人俑陪葬…
雖然聽起來很血腥寫真但是真的要佩服古埃及人的智慧~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
有了防腐的觀念,從原本粗糙的技巧,到後來驚人的保存技術,莫不讓後人嘆為觀止,從古王國
開始製作木乃伊,經過中王國,到了新王國木乃伊的製作技術已相當成熟,更成為之後木乃伊的
製作規範…當然除了木乃伊之外還有神乎奇技的「金字塔」 …有關建造金字塔的技術文獻幾乎
沒有遺留下來,考古學家所推定的建造方法之一是槓桿的運用,埃及人運用滾軸和繩子,
做出一個巨大的槓桿架,一端綁上石塊,另一端用人力來拉,這樣就可以將石塊逐步往上拉推,
或者是將土堆積成緩斜坡,利用滾軸將石塊拉上去但是隨著金字塔越建越高,土堆的處理也會
成為很大的問題,所以最合理的推斷,是兩種方法並用,起初使用土堆,高度漸高以後,則使用
槓桿架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工具極為簡單,卻簡單中卻顯出極大的智慧,一切的謎團都
還沒有被解開,也實在太過難以想像了…希望有一天也能親自體會一下那種浩翰之美!
結果這篇網誌離題的結論是「我要去埃及…」~~~哈哈!

<延伸閱讀:【國立歷史博物館】Van Gogh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
<延伸閱讀:【基隆】古老的郵輪「忠僕號」 MV Doulos>
<延伸閱讀:【中正紀念堂】普普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世界巡迴展>
<延伸閱讀:【環球購物中心】2008環球國際創作玩具公仔展>
<延伸閱讀:【國立歷史博物館】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兵馬俑特展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68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